本周国内钢铁市场呈现品种分化特征。板材类产品价格稳中有升,热轧、普中板等品种受需求支撑表现较强,而建筑钢材价格波动相对平缓。与此同时,原材料端铁矿及废钢价格上行推高成本,钢厂利润空间进一步承压。在产量回升、库存去化的背景下,行业供需格局进入关键调整期。
本周钢材价格呈现“板强材弱”特征。以上海市场为例,热轧3.0mm价格环比上涨10元/吨至3390元/吨,普中板20mm价格涨幅达60元/吨至3480元/吨,反映出制造业用钢需求维持韧性。相比之下,建筑钢材中螺纹钢价格仅微升10元/吨至3210元/吨,冷轧1.0mm价格则下跌40元/吨至4030元/吨,显示汽车、家电等下游需求波动对部分品种形成压制。
原材料成本上涨成为挤压利润的主因。国产矿价格稳中有升,进口矿及废钢价格同步走高,导致钢厂生产成本增加。从毛利测算数据看,长流程生产环节中,热轧和冷轧毛利分别环比下降6元/吨和44元/吨,而螺纹钢毛利与前一周持平。短流程电炉钢利润受废钢涨价影响进一步收缩,部分区域电炉复产节奏或受抑制。
利润分化映射出需求端结构性差异。板材类产品受益于机械、船舶等制造业订单稳定,需求端支撑较强;而建筑钢材受地产及基建项目开工节奏偏慢影响,需求复苏力度有限。这一分化格局或持续影响钢企生产策略。
本周五大钢材品种总产量环比增加4.08万吨至870万吨,其中建筑钢材增产2.59万吨,板材增产1.49万吨。螺纹钢产量提升1.22万吨至227.43万吨,长流程钢厂贡献主要增量,短流程产量则小幅回落0.35万吨。这表明在利润驱动下,钢厂倾向于通过高炉复产而非电炉扩产来调节供给。凤凰联盟app
库存去化速度呈现显著品种差异。五大钢材社会总库存环比下降35.54万吨至1252.67万吨,钢厂库存减少14.65万吨至484.16万吨。其中,线材、热卷等品种去库较快,而螺纹钢社库仅下降8.38万吨,冷轧去库速度亦低于预期。结合表观消费数据,螺纹钢周消费量环比增长2.33万吨至245.32万吨,建筑钢材成交日均值提升9.44%至11.5万吨,显示需求边际改善但绝对水平仍处低位。
当前库存绝对量处于近年同期偏低水平,市场压力整体可控。若后续建筑项目开工加速,建材库存去化节奏有望加快;而板材端需警惕供给增量对价格弹性的削弱作用。长期来看,粗钢产量调控政策与原料供给宽松预期的相互作用,或为钢企利润修复提供窗口。